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武夷山市岚谷乡党委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将红色基因巧妙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用红色文化滋养人心,搭建起党员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的桥梁和平台,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神经末梢,而基层党组织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岚谷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聚焦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通过搭平台、建队伍、提能力等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岚谷乡红色评理站。
搭建红色评理平台。针对村情社情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积案化解难度大的特点,岚谷乡党委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思想精髓,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平安文化相融合,在各村建设了16个“红色评理站”,并修建革命烈士名录墙,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建强红色评理队伍。岚谷乡充分利用老区“五老”家庭多的优势,引入革命英烈后代参与调解工作。通过“群众推荐、个人申请、支部审查、党委审批”的选拔程序,组建了一支由159名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以及热心社会公益、有威望的老同志组成的红色评理员队伍,为红色评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红色评理能力。广泛收集整理岚谷乡地方红色故事,定期组织红色评理员队伍开展学习,汲取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智慧。同时,整合综治、司法、信访等资源,制定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培训规划,通过案例点评分析、调解员旁听庭审等方式,提升评理调解员的群众工作能力。
构建评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红色模式”
岚谷乡党委结合乡情实际,研究制定了《岚谷乡“红色评理站”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评理流程,规范了评理工作,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说事评理暖人心。
规范评理流程。以争议双方自愿为原则,通过当事人双方自行选择或随机抽取方式选定“红色评理员”。在双方当事人现场陈述答辩质证后,评理员逐一对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主张是否合理提出意见,并提出纠纷解决的建议方案。创新调解方式。依托红色评理站,将红色基因植入基层调解中,对乡村公共事务、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和对话协商,实现村民自治、共治共享。3年来,共协商解决各类事项530余件,有效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强化结果运用。对评理成功化解的矛盾纠纷、信访事项,鼓励制作和解协议书,并通过司法确认产生效力。对于一时不能化解的矛盾纠纷,评理记录和结果将作为下一次评理的参考以及各级各部门信访事项处理、复查、复核和最后终结的依据。自2020年11月以来,“红色评理站”累计调解基层矛盾纠纷100多起。
注重综合施策,打造乡村善治“红色品牌”
岚谷乡党委在红色评理工作中,注重综合施策,以情感人、以法育人、以联动促和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新品牌。以情打开心结。红色评理员在评理过程中,注重结合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当事人的家庭生活情况,加强与当事人的情感互动,通过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情感互通等方式,给予当事人关心与温暖,打开当事人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红色评理会结束后,评理员还会组织双方当事人一起参观“红色评理站”,讲解岚谷乡革命斗争历史,进一步暖化双方当事人的内心。以法化解矛盾。在评理过程中,红色评理员注重加强《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在评理中与当事人共同解读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强化当事人的法治意识,帮助其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起到评理一次、教育一片的法律宣传教育效果。以联动促和谐。注重发挥乡村两级与辖区内综治、司法、妇联等站(办)中心的联动作用,在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案件执行等方面形成合力,聚焦农村比较突出的遗产继承、婚姻家事、山场权益等方面纠纷,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信访维稳等“早发现、早稳控、早化解”,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乡风文明。通过深入开展红色评理工作,岚谷乡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善治新样板,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